银行业“反内卷”:从规模比拼到价值创造
AI导读:
银行业“反内卷”风潮正劲,多地协会出手整治“返佣抢单”“暗箱操作”。业内建议构建三维治理框架,推动竞争从规模比拼转向价值创造,以重塑行业健康生态。
银行业“反内卷”的风继续刮着。
8月1日,浙江省银行业协会发布《个人住房贷款自律公约》,明令禁止向房企及中介支付佣金,重点打击“返佣抢单”“暗箱操作”;广东、宁夏等地此前亦相继出手。本轮整治将住房按揭、消费贷、理财等业务中滋生的“内卷式”竞争进行全面清理。
业内人士建议,破解银行业“内卷”困局,需构建“监管引领—行业协同—机构转型”的三维治理框架,推动竞争逻辑从“规模比拼”转向“价值创造”。
明令禁止无序“内卷”竞争
近期,浙江、宁夏、广东等地的银行业协会纷纷行动,要求业内遏制“内卷式”竞争。所谓“内卷式”竞争,主要表现为盲目扩产、价格战以及过度营销等行为,在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中,常常表现为“返佣抢单”“暗箱操作”。
业内人士透露,“返佣抢单”是银行零售业务中的灰色竞争手段,银行私下向中介、第三方渠道或个人客户经理支付佣金返现,换取客户导流。与此同时,银行的暗箱操作亦随之浮现,银行“暗箱操作”,是指在贷款发放等关键环节,以非透明手段为特定客户或合作方牟取不当利益。
“内卷”扭曲市场竞争
业内普遍认为,“内卷式”模式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破坏整个行业的生态环境,扭曲资源配置,抑制经济活力。银行业“内卷”现象持续多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行业层面来看,金融服务同质化严重,导致银行只能简单地通过价格战来竞争。从机构层面来看,部分银行存在“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绩效考核机制不科学。
谈及“内卷式”竞争的成因,一位股份行人士表示,房贷与消费贷规模被纳入分支行核心KPI,为完成规模考核,基层网点只能以价换量,靠捆绑附加产品或返佣抢单冲规模。
“内卷式”竞争给银行和客户都带来不小风险。比如,“返佣抢单扭曲房贷利率定价。”上述分析师称,表面让利背后,中介通过评估费等名目将返佣成本转嫁给借款人,实际综合融资成本抬升。
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王德悦律师指出,高额房贷返点易触发恶性竞争,银行经营成本随之攀升,最终转嫁给消费者,双方利益同步受损。
“房贷返点一旦失控,将扭曲市场竞争,银行竞相抬高返点比例,直接推高经营成本,压缩净息差,埋下潜在风险,并削弱长期盈利能力。”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指出。
推动“规模比拼”转向“价值创造”
尽管多地银行业协会去年已率先出手,以住房按揭贷款自律公约划下红线,但局部禁令并未遏制银行业“内卷式”竞争的整体蔓延。
业内人士认为,破行业内卷之难,在于优质资产稀缺、规模情结、议价能力弱等多重掣肘。短期来看,“反内卷”必然伴随短期阵痛,但从长远看,这场变革将重塑银行业的健康生态。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认为,破解银行业“内卷”困局,需构建“监管引领—行业协同—机构转型”的三维治理框架,推动竞争逻辑从“规模比拼”转向“价值创造”。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