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行领巨额罚单,合规经营成焦点
AI导读: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农发行因信贷资金投向不合规等违规事项,被金融监管总局开出1020万元巨额罚单。年内农发行体系累计领罚单金额达2173万元,成为政策性银行中领罚单最多的一家,合规经营问题凸显。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黄鑫宇)近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下称“农发行”)因存在“信贷资金投向不合规”“贷后管理不到位”等违规事项,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即金融监管总局)开出了一张金额达到1020万元的巨额罚单。业内人士认为,这体现出监管对政策性银行执行国家信贷政策偏差的问责力度。
而据记者统计,截至8月3日,农发行体系年内领到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开出的罚单金额合计已达到2173万元(包括个人罚单),一人已被终身禁业。
同时,41张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即罚单)的合计数量,使得农发行在政策性银行体系中,成为年内收到金融监管总局及派出机构开出罚单最多的一家。

图/截至2025年8月3日,农发行体系年内因出现违规行为,领到的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开出的罚单情况汇总(贝壳财经记者根据金融监管总局官网信息制图)
从这41张罚单具体违规事项上看,贷后管理相关领域成为农发行违规的“高发区”;同时,作为一家政策性银行,农发行还存在“存贷挂钩”“以企业承诺提高存款为前提确定贷款低利率定价”“暂时经营困难企业支持政策执行不严,向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续贷”以及“向四证不全项目发放贷款”等违规情况,这无疑对农发行的合规经营提出了严峻挑战。
4月11日与7月11日(均为发布日期),时任农发行和田地区分行与宜昌市分行相关负责人的杨新明与吴清松,还分别因“贷款管理不到位”与“贷款三查不尽职,形成风险”领到禁业处罚。杨新明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10年,而吴清松则被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这一举措彰显了监管部门对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官网显示,农发行成立于1994年,是由国家出资设立、直属国务院领导、支持农业农村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有政策性银行。其主要任务是依托国家信用支持,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发挥主体和骨干作用,加大对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合规经营是其稳健发展的基石。
截至2023年末,农发行有省级分行31个、二级分行338个、县级营业机构1819 个,集团员工为5.2643万人(其中农发行员工5.2612万人)。
农发行最新披露的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资产总额约为9.96万亿元,同比增长9.66%;同样截至2023年末,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457.43亿元,同比增加175.58亿元;实现净利润为360.58亿元,同比增加50.03亿元,尽管业绩增长,但合规问题不容忽视。
(文章来源:新京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