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银行业密集推进“反内卷”,多家银行及金融监管机构发声,要求银行遵守自律机制,整治内卷式竞争。业内人士指出,反内卷重点在贷款和存款定价,需从制度根源解决问题,监管、银行、自律组织需协同发力。

  近期,各家银行密集召开中期工作会议,并部署了下半年的工作重点。在各项工作重点中,多家银行喊出了“反内卷”口号。

  进入7月以来,多地金融监管局、银行业协会发声推进银行业“反内卷”,要求银行遵守自律机制约定、落实相关利率政策、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等,引导银行业回归更加理性和健康的竞争状态,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多位分析人士指出,当前银行业“反内卷”的重点应放在贷款和存款定价方面,银行之间的竞争也应保持经济理性。不过,银行“反内卷”并不容易,这是系统工程,需要从激励机制入手,改变以规模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建立可持续的价值创造机制。但只有形成有效的制度约束和市场秩序,才能让银行业真正走出内卷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

  此外,也有银行业内部人士指出,银行业“反内卷”势在必行,但也期待金融监管部门出台顶层文件,进一步明确“反内卷”的架构及相关原则标准,以便银行层面更好地执行。

  “反内卷”来了多家金融机构将其纳入工作重点

  进入7月以来,多地金融行业协会、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将“反内卷”列入了下半年工作会议中。

  近期,工商银行在下半年经营重点工作安排中要求,落实落细稳经济各项存量和增量政策,坚持产品客户对位,带头整治“内卷式”竞争,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稳固经营基本盘。工商银行也是首个将“反内卷”写入下半年工作重点的国有银行。

  平安银行广州分行召开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暨反“内卷式”竞争宣导会议,并将组织全行2000多名员工完成反“内卷式”竞争承诺书的签署。广发银行也在年中会议中表示,按照金融监管部门要求,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抵制“内卷式”竞争,坚持长期主义经营理念,守牢风险底线,以自身实力提升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

  此外,多地金融行业协会也纷纷针对“反内卷”发布公约。如浙江省银行业协会在8月1日发布了《抵制行业“内卷”,维护住房贷款市场秩序》的自律公约。该《公约》直指当前个人住房贷款市场中存在的“返佣抢单”“暗箱操作”等无序“内卷”现象,从源头阻断不正当竞争链条。

  在7月初,广东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也在反内卷座谈会上明确表示,“内卷式”竞争是市场乱象的根源,整治“内卷式”竞争要形成长效机制,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指导和督促公司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强化监督管理。

  “银行业 ‘反内卷’势在必行。银行业期待金融监管部门出台顶层设计,将其概念、范围、红线进一步明晰,以便后续执行。”华东地区某银行人士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

  “反内卷”要反什么?价格战、指标考核等问题成“反内卷”重点

  银行业“反内卷”要反的是什么?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银行业最重要的是在价格、指标考核、服务同质化等方面“反内卷”。

  “近年来,银行业存贷款利率是最需要 ‘反内卷’的部分。”有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一方面银行部分贷款定价过低;另一方面一些银行存款利率较高,部分银行存贷款利率已出现倒挂。“赔本赚吆喝”的情况屡屡发生,将影响银行的稳健发展。

  今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和自律协会已多次就利率“内卷”问题出手。如3月各家银行消费信贷利率竞争性下调时,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业相关业务进行窗口指导,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自4月1日起将消费信贷利率回调至3%以上。

  “由于价格比较最为直观透明,这也成为各家银保机构竞争最为激烈的主战场。”金融监管资深专家周毅钦指出,虽然存贷款利率和保险预定利率定价都是有规则的,但要在“规定动作”内获得额外的市场份额,有的金融机构就会有一些“自选动作”。如有的银行通过送高价礼品、购物卡等方式揽储,扰乱了市场自律定价机制。有的银行给予汽车销售渠道高额返佣来获取消费贷市场份额。保险公司领域也存在拼价格、滥用渠道手续费、返点等情况。

  在周毅钦看来,银行业的内卷还主要表现在指标考核方面。业务的内卷通过指标考核的方式传导到了员工层面。有的银行员工为完成“冲时点”指标,发动周围的同学、亲友、邻居、客户一起参与,影响到了客户体验,甚至会引发投诉。有的银行员工则通过一些违规行为例如“捆绑销售”“误导销售”来完成指标。

  此外,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还表示,在多重压力下,我国银行业近年来陷入“内卷式”竞争,除了非理性的价格战和考核机制扭曲外,还表现在放松风险管理底线、服务同质化等问题上。

  “反内卷”怎么反?需从制度根源上解决问题

  银行业的“价格战”屡禁不止,“反内卷”并非易事。在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看来,银行“反内卷”之所以困难重重,根本原因在于多重因素交织形成的复杂局面。

  曾刚指出,从宏观环境看,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优质资产稀缺,银行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从微观层面看,银行业陷入了典型的“囚徒困境”。每家银行都知道价格战损害行业整体利益,但担心竞争对手降价而自己吃亏,只能被动跟进。

  “从外部环境看,大型企业客户议价能力不断增强,可以在多家银行间比价选择,推动银行竞相压价。金融脱媒也让企业融资渠道更加多元化,银行的议价权进一步削弱。”曾刚还指出,从内部机制看,不同类型银行在资金成本、风险偏好、客户定位上存在差异。中小银行往往依靠价格优势与大行竞争,难以轻易放弃这一“武器”。

  在此背景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银行“反内卷”仅凭银行自身远远不够。这需要监管、银行、自律组织三方面协同发力,从制度根源上解决问题。

  “要推动金融行业走出内卷,关键在于强化对这类不正当手段的惩戒力度。”周毅钦建议,金融监管部门需建立相关制度,对违规行为应当依法依规从严处罚。金融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快速介入,及时处理,予以喊停及进行相应处罚,避免其他机构以为监管默许从而跟进仿效。同时,要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金融机构转变经营理念,从 “规模优先” 转向 “质量优先”,通过差异化创新和提升服务能力竞争,重构健康的行业生态。

  在银行层面,曾刚指出,银行自身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战略调整。首先要重构商业模式,从规模驱动转向价值驱动,注重单一客户盈利能力的提升。其次要发展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减少对单一信贷产品的依赖,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建立差异化优势。在内部管理上,要改革分支机构考核体系,平衡规模、质量、效益指标的权重,完善风险定价能力,实现基于风险的精准定价。

  此外,曾刚还指出,自律组织也要发挥好协调和约束作用,完善行业自律公约,明确价格行为底线,建立有效的违约惩戒机制。同时,自律组织也要推动建立行业定价信息交流平台,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过度竞争;要推动产品和服务标准化,建立统一的风险评估和定价标准。

(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