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多家民营银行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后,对存款利率进行全面调整,整存整取各期限年利率降至“1字头”及以下。此次降息旨在缓解净息差压力,调整资产负债定价模式。部分银行出现利率“倒挂”现象,银行业净息差普遍处于低位,面临下降压力。

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后,多家民营银行也紧随其后,对存款利率进行了全面调整。5月27日,武汉众邦银行率先公布最新人民币存款利率表,整存整取各期限年利率全面降至“1字头”及以下,如一年期降至1.35%。

同日,湖南三湘银行也发布调整公告,自5月28日起,其人民币存款产品利率同样进行调整,一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调整为1.4%。此外,该行还将于6月3日调整七天通知存款利率至1.25%。

上海华瑞银行也自5月28日起调整利率,一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年利率为1.5%。此次降息,民营银行意在缓解净息差压力,及时跟进国有大行举措,调整资产负债定价模式。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表示,民营银行降息是应对净息差压力的必要举措,同时也为调整资产负债定价模式提供了契机。未来,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下行压力仍将持续,各银行将采取更灵活的存款定价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银行在此次调整中出现利率“倒挂”现象,如湖南三湘银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低于三年期,上海华瑞银行同样如此。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指出,这是银行根据自身负债结构在存款利率定价上市场化的表现。

杨海平认为,存款利率“倒挂”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长期限利率压降空间相对更大,银行在平衡成本和流动性间,往往先调整长期限利率;二是基于利率下调预期,银行运用定价策略引导存款行为,缩短负债平均到期时间。

当前,银行业净息差普遍处于低位,面临下降压力。娄飞鹏建议,商业银行应从资产端、负债端同时发力,降低负债成本,提高资产收益,并积极发展中收业务,减少对资本的占用。对于中小银行,特别是区域性银行,还需结合区域经济特点,积极发展零售业务稳定收益。

面对净息差压力,中小银行如何平衡客户维护与自身成本?杨海平建议,优化付息负债和生息资产配置策略,转变存款经营理念,推动存款转型,并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账户活跃度,增加存款沉淀,同时注重服务创新,增加客户黏性。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