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不良贷款转让市场成交激增,银行业强化风险管控
AI导读:
2025年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转让市场成交规模达370.4亿元,同比激增761%,但平均折扣率及本金回收率走低。银行通过批量转让不良个贷强化风险管控,监管部门鼓励AMC拓宽收购范围。信用类不良资产回收率低,需各方协同发力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近日,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以下简称“银登中心”)披露的《2025年第一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转让市场的成交规模达到370.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激增761%。
不过,在转让交易中,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平均折扣率及平均本金回收率却双双走低,银行推出的不良资产包在转让起始定价上,甚至出现了不足一折的“超低价”现象,不良贷款转让呈现出规模激增与价格“跳水”的特点。
1
个贷不良转让规模激增
数据显示,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成交规模增长迅猛。据统计,2025年一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总成交额达483亿元,同比增长138.8%,其中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规模达370.4亿元,同比增加761%,成交128单。
个人消费贷款是不良贷款转让的主要组成部分,一季度其转让成交规模为268.2亿元,占比达72.4%,且该占比已连续两个季度上升。
同时,多家银行及机构加速出清,股份制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和城市商业银行是不良贷款出让方成交规模的前三名,分别达到198.15亿元、53.55亿元、49.73亿元。
另一方面,不良贷款转让业务价格出现“跳水”。平均折扣率与本金回收率下滑,数据显示,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的平均折扣率为4.1%,平均本金回收率为6.9%,同比分别下降0.5个、1.9个百分点。
此外,部分贷款包折扣极低。例如,某股份行2025年第13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及经营性贷款)转让项目,未偿本息总额达1.9亿元,转让起始价为147万元;某国有行河北省分行关于2025年第2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转让项目,未偿本息总额达4496.8万元,转让起始价430万元,均以折扣低于一折的价格出售。
2
银行强化风险管控
在结构性调整压力下,银行业资产质量仍面临一定挑战,零售业务领域的不良贷款风险呈现上升趋势。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截至2024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1239.64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43%。
在这种形势下,批量转让不良个人贷款,是银行强化内部风险管控的关键举措。银行通过批量转让不良个贷,可快速释放被占用的资本空间,优化资产负债表结构,让资金得以重新流向优质资产与业务领域,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潜在风险。
此外,监管部门通过扩大不良贷款转让试点范围及发布相关管理办法,鼓励AMC拓宽收购范围,加速金融机构风险资产处置,以盘活存量资产,优化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
3
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信用类不良资产因缺乏抵押物支撑,回收率低。银登中心统计显示,逾期超5年的信用贷款债权平均回收率不足5%。
不良资产处置中,资产管理公司(AMC)接手清收工作,面临债务人信息安全、催收合规等难题。监管部门对此高度重视,通过出台管理办法,明确禁止恐吓、骚扰等不当行为,保护债务人隐私。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银行需持续强化内部风控与贷前审查,降低不良率;监管部门应细化规范,完善配套措施;AMC则要提升专业能力,创新处置方式。唯有各方协同发力,才能实现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