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截至4月1日,超20家银行发布估值提升计划,以应对长期破净问题。尽管部分银行股价上涨,但仍难以摆脱破净困境。多家银行提出从提升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资产质量等角度提升估值,但估值提升计划同质化明显,能否有效落实存疑。

截至4月1日,已有平安银行、交通银行、渝农商行、中国银行、青岛银行、中信银行等超20家银行发布估值提升计划公告,长期破净成为触发银行制定相关计划的主因。尽管2024年部分银行股涨势良好,但仍难以摆脱破净困境。

多家银行提出,将从提升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资产质量、强化股东回报、应对净息差收窄、推进投资者保护与沟通、完善信息披露机制等角度,着手提升银行股估值。

银行股破净常态化

长期破净迫使银行制定估值提升计划。例如,平安银行公告显示,2024年其股票收盘价连续12个月低于每股净资产。这一举措是对2024年11月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的积极响应。

《指引》明确要求长期破净公司制定估值提升计划,并每年评估实施效果。数据显示,即便部分银行股价上涨,仍难以改变破净局面。交通银行A股股价全年上涨42.16%,但仍低于每股净资产。

渝农商行同样面临破净挑战,其A股股价全年上涨57%,但仍持续低于每股净资产。

多因素制约估值

截至4月1日收盘,42家A股上市银行中,仅招商银行市净率略高于1倍,其余均处于破净状态。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市场研究团队负责人许璐微指出,银行股高盈利、高分红的特性与其长期偏低估值不匹配。

许璐微分析,A股上市银行低估值原因主要包括市场预期银行资产规模增速下滑、盈利水平下滑及风险管控能力担忧。房地产调整、信贷需求偏弱等因素限制了银行资产规模扩张,同时利率市场化改革压缩了息差收入。

港股市场银行股破净现象更为显著,A股上市银行平均市净率为0.61倍,港股则为0.53倍。业内人士指出,投资者偏好、流动性差异是导致两市银行股估值差异的主因。

估值提升计划落地效果待观察

多家银行在估值提升计划中提及,将提升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资产质量、强化股东回报等。交通银行计划2025年至2027年现金分红率不低于30%,平安银行也公布了未来三年的现金分红计划。

然而,记者发现,部分银行在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等方面计划同质化明显,且执行细节宽泛,能否有效落实存疑。

多家银行表示,估值提升计划是根据监管部门要求制定,内部执行安排不公开,对提升效果难以设定明确目标。某国有大行董事会办公室负责人坦言,估值提升是系统工程,需定期评估效果。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